看书 | “我们对狗开枪”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云也退”
看
书
♢云也退
"我们对狗开枪"
菲尔·克莱的《重新派遣》
《重新派遣》作者菲尔·克莱
一道永恒的伤口,名叫越南。虽然美国每年的越战纪念日在3月底,但其实每月、每周甚至每星期,各个州都有越战老兵的活动,或是动静稍大一点的聚会,或是商议主题基金、慈善机构等的建立,甚至是惊动了主流媒体的维权行动。即使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老兵们依然是一些弱势群体,即便是那些托了祖上荫德,完好无损地回来并娶妻生子过上平静生活的人,都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忍受着一般人想象不到“内伤”。
8月中旬,内布拉斯加的越战老兵联合会举办了一年一度的集会,这一组织的创始人,杰米·奥布莱希特,一个1969年3月复员回家的老兵,说出了他多年来的痛苦:因为罹患创伤性压力心理障碍症,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以酒度日,甚至一度遭到监禁。
幸好,奥布莱希特及时意识到应该彻底改变自己的状态,而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牵头筹建老兵联合会的机遇,一边帮助和自己处境相似的人,一边自我疗愈。
创伤性压力心理障碍症,在战场归来的老兵中是极其常见的,但是越战后二三十年间都没有得到重视。老兵们纷纷无法融入各自的社区,乃至沦为社会的不安定分子,他们的荣誉感还没得到满足,周围的人就已侧目而视。在《重新派遣》这本近三年来美国最受瞩目的文学作品中,作者菲尔·克莱以第一人称书写了老兵的困境:他们是来自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老兵,但跟越战老兵一样,都是难以治愈的病人。
“我们对狗开枪。”——“We Shot dogs.”书中第一篇的第一句,三个词勾出一幅画面:杀红了眼的士兵觉得什么都是对手,恨不能消灭眼前闪过的一切活物。让人想起生活在近一个世纪前的苏联作家巴别尔,在其写内战的短篇故事集《骑兵军》里也有类似的一句开场白:“我为蜜蜂伤心欲泪。它们毁于敌我双方的军队。在沃伦地区蜜蜂绝迹了。”
这里叙说的不是一些关于胜与败、荣与辱、勇者与懦夫的故事,也不是如《拯救大兵瑞恩》或《血战钢锯岭》之类讨论战争和军队中残酷规则的故事。士兵对狗开枪,但他自己养狗,回到家乡,在安宁祥和的社区里,他看见过路的狗都会上去抚摸。相反的行为集中在了同一个人身上,或许可以用一句“毕竟场合不同”来解释,但这位士兵却不得不忍受灵魂的扭曲。当他发现自家的老狗维卡行将就木,理应赐其一死时,那些枪弹之下的狗,以及一名被射杀在粪池里的叛军士兵的形象都出现在了他的头脑中:
“望着维卡,我也是同样的心情。那种感觉像是一旦我向它开枪,我体内的某种东西就会破碎。”
表面上,伊战比越战轻松得多,普通士兵的派遣期不过七个月,七个月后,再也不会有不长眼的子弹飞来,不会有基地组织及其党徒埋下的地雷爆炸,爱人带着鲜花去迎接他。但之后呢?他发现,自己仍然动不动就习惯性地去摸枪,摸不到就会紧张。伊拉克无可避免地改变了他们,最起码改变了他们感知外界的方式。在那七个月里,“你留意观察周遭的每个细节,视野里的一切。我能注意到街上二十码外的一枚硬币。我的触角伸向街区的深处。”爱妻带他去买衣服,走进狭小黑暗的试衣间,他坐在那里,就再也不想去打开那扇门。
这就叫“创伤性压力心理障碍症”,它看上去似乎不一定有“障碍”、“失调”那么严重,它似乎只是一种暂时无法纠正的过度警觉,一种时时准备履行本职的习惯。在吃饭、穿衣、购物这些最基本的日常行为中,他们所接受的作战训练会突然跳出来,让他们的行为有异,而在一些需要道德考量的场合下,常人会挣扎半天,而他们考虑的只是“如何执行”。不过,那位士兵拿不准是否该杀掉自家老狗,意味着他的内心还没有被完全这种疾患所盘踞。
在伊拉克,界定一个“敌人”很容易,开枪的尺度非常松,例如巡逻的时候,看到装甲车侧翼仓皇溜出的两个伊拉克人,就可以开枪。一切都只是个执行的问题。不仅如此,在执行时犹豫不决的士兵,还会受到长官和战友的指责,说他们就像不谙战争之所谓、不了解伊拉克人早已被基地组织驯化成什么样的自由主义“情怀党”一样天真。书中提到的一个海军陆战队员最喜欢的笑话,极好地说明了士兵身上那种不无苦涩的傲慢:
一个娘娘腔的自由派记者想挖掘战争中煽情的一面,于是他问一名陆战队狙击手:“杀人是什么感觉?你扣动扳机的时候有什么感觉?”狙击手看着他,吐出三个字:“后坐力。”
但是,提到这个笑话的那位叙事者却说,当他对人开枪的时候,并不是只有纯粹的后坐力在击打他。还有什么力量,促使他没有第一时间用最尖端的武器把两个素不相识的生命变成路边的一堆碎片?是“良心”吗?菲尔·克莱很小心地不让这个词出现,而是打了一个粗俗的比方:就像偷情的时候忘了带避孕套,在情欲上涌的时候,耳边总有一个声音在说:“这很危险,你不能这么做。”
《重新派遣》中文版
尽管如此,他到底还是开枪了。之后为了化解焦虑感,他去找一名同样刚杀了人的战友聊天,那位名叫提姆赫德的士兵告诉他,杀人之后,他的心里也受不了,因为那个敌人是当着自己家人的面被杀的,“他的兄弟姐妹都趴在窗户上,他们看见了我,其中有个小女孩,大概九岁——我也有个小妹妹。”
他们的焦虑不安互有不同,很难说清楚其中包含了什么。菲尔·克莱写出了他们的困惑: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自己的行为。被杀的人也好,狗也好,在他们完成派遣任务之后都进入到一个广义的“生命”的范畴里,哪怕他们杀死的的的确确是一个正在威胁自己的人,哪怕他的的确确处在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环境之下。
这个“生命”在用它赤裸裸的存在逼迫士兵用眼睛正视它,直到他浑身战栗。书中的一位主人公说,那些关于什么搬运尸体、内脏淋了搬运者一身的黑色幽默,真正在伊拉克服役过的人都是玩不出来的。不仅如此,“军队殓葬部门的一些士兵相信,人死后灵魂依然悬浮在身体之上。他们整天疑神疑鬼。”
这些灵魂不分善恶,不分种族,管你是海军陆战队员还是基地恐怖分子,是怙恶不悛的恶棍还是无辜的平民,都会让还活着的人处在失魂落魄的状态。伊拉克战争,包括之前的越南战争、朝鲜战争,跟第二次世界大战都不一样,二战的性质是清晰的,与德国兵或日本兵作战的美军就是正义者,但在朝鲜、越南、伊拉克、阿富汗,受害者和敌人是混为一体的,美军前去拯救的人,很可能一翻身变成杀手,而你的自卫和反击则往往招来意外。在这些地方,作战的初衷与实际情况发生了严重的偏差,在日复一日的含混不清中,士兵们一个个走向精神崩溃。
描写战争的虚构或非虚构作品,特别是描写21世纪的战争,如果不带有一些反战的意味,怕是不能进入严肃文学的行列的。《重新派遣》,像《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一样,也会让读者厌恶扭曲人性的战争,但你要说它“反战”,则无异于低估。书中的十二则故事皆在提醒读者,别忙着骂这该死的战争,先看看这些从战场上归来的人,进入他们的内心吧。而作者,身为参战士兵的一员,他的悲天悯人都浓缩在书中提到的一个关于越战的老笑话里:“问:拧下一枚灯泡需要多少个越战老兵?答:不知道,因为你不在那儿。”
往期回顾
福克纳120周年记:今天,你必须像个健身者一样走进约克纳帕塔法
看书 | 虽不比雨果风华绝代,但这个沉闷阴郁的胖子却是法国真正的国宝
看书 | 上半年的这些书,让我觉得出版依然是一门很伟大的事业
看书 | 巴格达大学高考政治主观题:萨达姆和美国人,哪一个更可恨?
新书发售
《自由与爱之地:入以色列记》
作者: 云也退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购书指南
亚马逊、当当网等各大网络平台
同步发售,Kindle电子书亦有售
豆瓣首发购买方式亦可继续尝试
长按以下二维码,跳转发售页面
受访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543sgkxxi&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本文系原创
首发 - 《周末画报》
图片来自网络